根据当前水稻、玉米生育期、主要病虫发生基数及未来气候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 2021年我市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4 级),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偏轻发生(3-级),主要病虫害有草地贪夜蛾、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玉米螟虫、玉米纹枯病、玉米斑病等。
一、发生趋势
(一)水稻病虫
1.穗颈瘟。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主要依据:(1)当前叶瘟发生面积和程度重于去年。截止7月6日全市发生叶瘟面积610亩,并有10多个田块出现化苗现象,主要分布在天全、芦山两县。而去年同期叶瘟只有芦山县查见,发生面积仅15亩。(2)水稻品种多样化布局不利于稻瘟病大流行。我市水稻栽培品种多达40—50个,中抗以上品种占70%,发病品种主要是宜香725、宜香2115、宜香2135、文富7号等少数品种。(3)据四川省气象部门预测,7 月全省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0.5~1℃,但盆地西部、西北部降水偏多 1~2 成,有利于我市穗瘟发生。
2.水稻稻曲病。预计偏重发生。依据:(1)去年我市稻曲病中等发生,发生田块率23%,田间残存菌源量多。(2)目前多数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不强,大穗型品种偏多。(3)气象预报7月中下旬降水偏多有利于稻曲病发生。
3.水稻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依据:(1)当前发生轻。6月中旬后期至7月7日我市水稻拔节至孕穗初期遇高温少雨天气,不利于纹枯病的初期感染。当前全市水稻纹枯病累计发生0.9万亩,病丛率8—25% 。(2)孕穗抽穗期降雨偏多有利于纹枯病的纵向发生。
4.水稻螟虫。预计偏重发生。依据:市局7月5—7日普查,一代螟虫发生田块率82.7%,防治田平均枯心率0.6%,未防治田平均枯心率5.4%,加权平均枯心率1.59%。剥查枯心苗活虫带虫率22.2%,死亡率6.7%,根据我市一代螟虫田间残存虫量在自然状态下造成白穗数的观测均值测算,预计今年我市水稻穗期不防治状态田块平均白穗率将达3.8%,为偏重发生水平。
5.稻飞虱。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1)今年我市稻飞虱发生迟。我市7月2日才查见白背飞虱,比发生重的年份推迟25天。(2)当前发生轻。调查发生田块百窝水稻有稻飞虱成虫6头,比常年轻。(3)当前我省川南地区稻飞虱大发生,川南是我市稻飞虱主要迁入来源地,随着7月中旬后期川南水稻的陆续黄熟,食源条件差后稻飞虱将随强气流迁飞,预计7月底—8月初我市局部地方会出现稻飞虱的激增。
(二)玉米病虫
1.草地贪夜蛾。预计轻发生(1 级)。依据:(1)始见期迟。我市6月3日始见,比去年推迟20天。(2)发生面积少。截止7月6日累计发生726亩,是三年来同期最少的,并且已全部防治。(3)我市早播玉米占70%,目前已进入乳熟期,食源条件也不利于后期发生。
2.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3 级)。依据(1)当前基数低。近期普查,处于抽雄吐丝期阶段的玉米平均纹枯病病株率11.5% 、处于灌浆期阶段的玉米平均纹枯病病株率30.5%,比常年同期偏低。(2)气象部门预报,7月中下旬降雨比去年同期偏多10-20%,对中、迟播玉米纹枯病发生较为有利。
3.玉米斑病(大小斑病、褐斑病、灰斑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1)近年来大量种植抗玉米大小斑病和灰斑病品种,大发生态势得到有效遏制。(2)近年来玉米褐斑病传入我市,逐步成为我市玉米中后期一大病害。(3)天气条件有利于中后期玉米褐斑病、灰斑病发生。
4.玉米螟虫。预计中等偏轻发生。依据:(1)一代玉米螟虫发生轻。玉米螟虫为害造成的花叶株率平均5.6%,为近10年来最轻的。(2)我市种植户对玉米螟虫重一代轻二代的防治习惯有利于二代玉米螟虫的发生。
二、防控建议
1.加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时段对稻飞虱迁入的监测,对达标(1500头/百丛)田块要及时进行挑治。
2.当前水稻生育期穗分化1-4期,水稻破口期在7月23-8月5日之间;剥查水稻螟虫以4龄幼虫为主,根据期距法测定,二代水稻螟虫卵孵高峰至1-2龄低龄期与水稻破口期吻合,建议抓住防治适期—破口期对稻瘟病、稻曲病、水稻螟虫采取“一枪药”防治。
3.有叶瘟发生的田块穗颈瘟预防要施两次药,破口期施第一次,齐穗期施第二次。
4.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重点在迟播玉米,要加强二代玉米螟虫的防治,因地制宜挑治玉米纹枯病、灰斑病。